摘要« 含英咀華國學文存»的編採,按傳統語文及國學教育的分類及安排選材,旨在提高小童及年青人的中文及國學水平。編者並非語文國學教育專才或在職教育人員,工 餘閱讀時,不 過有若五柳先生,好讀書而不求甚解,能得古人大意已是心滿意足,故傾向述而不作,或將陸續加入第三者的導讀或導賞超連結;建書庫目的,非為個人名利,只道 今日資訊科技發達,本來是進一步普及 教育,提升國民文化質素的契機,可惜香港年青人的中文及國學水平,每況愈下,大學中國語文本科生的學養甚至不如五十及六十年代舊學制的高中生,教與學必然 是不得其法,既然所費無多,何不一試。 |
«
含英咀華國學文存»是專為中小學生而設的一個課
外閱讀文庫,收納的書籍皆是屬於公共領域 (public domain) 內的古籍文本,為保存原文,以繁體中文碼配 ISO8859-1
或 UTF-8
字元集貯存,檔案採用超文本格式,無須加裝軟件,並盡量一檔一書,方便閱讀、存取或抓取,無須付費,如保留來源機構商標及名稱,請詳細閱讀並遵守使用條
款,不得轉售或借用圖利。由於各地版權法例有異,有以作者死後五十年、七十年或一百年不等作為版權保護期限(1),為免版權爭議,以最保books守之一
百年為準則,並不含任何現代人士的評註,介乎七十至一百年間,則以鏈接至原檔伺服器,否則附有特別聲明,少於七十年則唯有割愛,不予考慮。
«含英咀華國學文存»的編採,按傳統語文及國學教
育的分類及安排選材,旨在提高小童及年青人的中文及國學水平。編者並非語文國學教育專才或在職教育人員,工餘閱讀時,不過有若五柳先生,好讀書而不求甚
解,能得古人大意已是心滿意足,故傾向述而不作,或將陸續加入第三者導讀或導賞超連結。建書庫目的,非為個人名利,只道今日資訊科技發達,本來是進一步普
及教育,提升國民文化質素的契機,可惜香港年青人的中文及國學水平,每況愈下,大學中國語文本科生,學養甚至不如五十及六十年代舊學制的高中生,教與學必
然是不得其法,既然所費無多,何不一試。
前人典籍,不單是國人的文化遺產,亦是全人類的文
化遺產,現時世界上將各國公共領域書籍數字化 (digitalization) 的計劃極多,較大規模及知名的有,"UDL (universal
digital library)"(2), "Google Books Library Project"(3) , Wikisource
(維基文庫)(4) 及 "Gutenberg project(古騰堡計劃)"(5)
等,但出現各自為政的現象,經常分別為同一書籍重覆輸入編碼,浪費資源,有見及此,UDL
已邀得中國及印度加入,協調數字化的工作。惟眼下大規模的中文書電子化計劃,都是外國機構策劃主導的,著實令人感到諷刺及遺憾,保存中文古籍,瀪體優於簡
體是不辯自明的,香港及台灣,理所當然應為保存本國文化作出貢獻。
先談香港,由公共圖書館以至各大學圖書館,花的全
部或大部份都是公帑,如有意發揚及推廣中華文化,大可提供已無版權保護的電子書在網上公開讓公眾人士自由閱讀下載,但在他們的官方網站,來回搜索仍難見有
類似的服務;大學提供的多是鏈接至世界各地資源的超連結,公共圖書館處理電子書如實物圖書,只供持證人士借閱,莫說自由下載,借閱手續令人望而卻步;教育
學院及教育局有少量自行編寫教材供公眾學習使用,亦不見有古籍資源。
再說台灣,當地古籍的電子書寄存及下載點不少,版
面設計都花過心思,但愛將書籍內容分成多頁或多個檔案,不易找到一檔一書的網站,而且多附帶大量廣告,一些則加入個人評註感受或內置於個人編寫的程式中,
版權又沒有交代清楚,嚴守版權法的當然不會貿然下載、安裝或分發。內地情況近似台灣,而且以簡體為主,縱然譯作瀪體,仍有出錯失真機會。
禮失求諸野,能筒單直接閱讀下載瀪體中文古籍的,
竟然是 Google Books,維基文庫 (Wikisource) 及 Gutenberg 計劃, Gutenberg
計劃更是令人驚喜,「喜」是大量國學書籍垂手可得,並有多種版本格式,兼容不同閱讀器或手機,而且多是一書一檔,以文字而非如Google般以圖像整頁掃
描記錄,大塊頭書籍也不過是數百萬字節,比一幀數碼照片還小,置於手機亦綽綽有餘,「驚」是外邦人竟比國人更積極推廣中華文化,且深得其法。維基書庫使用
感覺也良好,樸實無華,聲稱已有十萬冊之多(至2010年5月止);
«含英咀華國學文存»的電子書,多取自此兩個書庫,相信真正愛讀書的人士,亦寧取這兩個書庫的書籍更多於華而不實且支離破碎的節錄本。
memory
card一片數GB的晶片,便能存貯成千上萬的藏書,儼如小型圖書館,而且不費分文,令擁書成本大幅降低,知識進一步普及,此正是資訊科技革命的本來意
義,惟現時的電子教材計劃,被刻意引導至出版商編寫的多媒體含版權費之教材及使用高端的閱讀器,並且透過內容不斷更新來徵收費用,本來可以降低資訊成本的
科技發展,由於商業主導的思想當道,反而造成一道數碼鴻溝(digital
divide),橫亙在貧富兩個階層之間,中文及國學學習尤其明顯,出版商找幾個寫手搜索枯腸地不斷為改版而改寫的教材,不敢說他們沒有學問,但如何能勝
過三千年來精挑細選眾望所歸的名家著作,更甭說學習語文須要承傳,腹有詩書氣自華,沒有學養及古文根柢,不容易寫出流麗通暢的白話文,內地及台灣的教育當
局都明白這竅門,只有香港,知識產權理論的理解過了頭,以為付費的才是好東西,好端端的一個文化寶藏,卻置諸不理,獨偏愛出版商的版權教材,無論課程及教
學法都未如人意,圖像豐富但文字內容貧乏,教科書有若連環圖,昂貴而收效微,平白浪費資源,中文水平,在兩岸三地,遠遠落後於內地及台灣,甚至澳門,亦有
不如,建立一個開放免費的國學古籍參考文庫,正是為學習中國語文及文化提供一個反樸歸真的途徑。
註: